——2013年晋城市国土资源运行监测分析
2013年,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服务保障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,以推进用地新机制为抓手,全面落实“八个求突破”,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,有效发挥了国土资源宏观调控作用,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“一争三快两率先”战略实施。
一、以推进用地新机制为重点,有力地保障了全市转型跨越发展
一是千方百计保障发展用地。全市共上报77批次(件)征收土地46308.57亩,比2012年多35150.2亩,争取用地指标和用地报批创历年最多。二是深入推进用地新机制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面,已获批14个项目区实施方案,使用周转指标3377亩。其中泽州县4个项目区,使用周转指标851亩;高平市5个项目区,使用周转指标662亩;阳城县3个项目区(含2013年新增项目),使用周转指标911亩;沁水县1个项目区,使用周转指标452亩。陵川县1个项目区(2013年新增项目),使用周转指标500亩;矿业用地整合方面,6县(市、区)实施方案全部获省批复,共获批周转指标6896亩,且全市已完成复垦2813亩;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方面,市、县专项规划已获批,第一批5个复垦方案(泽州县3个、高平市2个)全省第一家通过了评审,第二批5个也已通过评审;特别是工矿废弃地复垦全省仅验收了我市一家,验收合格面积4167亩。三是加快土地供应。认真执行2013年土地供应计划,全市总供地308宗13735.67亩,国有建设用地、住房用地、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执行率分别达到了85.87%、86.86%、100%;2009-2011年已批土地供应率、2012年和2013年农转征项目供地率三项指标分别完成了92.69%、85.8%、56.64%,各项供地指标均达到省下达目标,供地率明显提升,为一大批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及时供应了土地,收到了“以效率换空间”的实效。四是促进节约集约利用。全市2012年度单位GDP消耗建设用地下降了10.3%,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持了较高水平。五是应收尽收国土资金。全市共征收国土资金52.43亿元,其中土地出让金26.73亿元,比2012年增长了67.3%,在经济增长承受较大压力的形势下为财政增收做出了积极努力。
二、以落实占补平衡为重点,严格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
坚持建设型保护和管控型保护“两手抓”,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288.45万亩耕地和247.9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。全年向省申请立项5个省级项目,拟新增耕地9571亩,顺利完成了省级6500亩任务;市级项目共验收了74个、报备新增耕地6374亩,在全省第一家完成了补充耕地任务;新立项65个项目、拟新增耕地7856亩。共上报基本农田整理省级项目9个、总规模107000亩,市级项目验收了8个6424亩、新实施9个11028亩。
三、以落实日常监管措施为重点,进一步提高了矿产资源管理水平
完成了省、市非煤矿业权设置方案的编制工作,《晋城市矿业权设置方案》在全省第一家通过评审、第一家获批。2012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检全市共年检合格矿山265个,合格率100%。51座生产煤矿全部落实了图纸交换和相邻煤矿入坑互检。76座省级发证矿山进行了2012年度储量年报。在全市非煤矿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定了2个品位较好的耙区,展开了找矿工作。
四、以地灾隐患治理为重点,加强了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
一是狠抓汛期地质灾害防治,发布了《晋城市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》,全市签订防灾责任状555份,发放防灾明白卡420份、避险明白卡5268份、送达防治通知书410份,开展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,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3162点次动态监测,完善了“一册一图一档”工作,发布了118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,全市认真落实汛期值班、监测、速报制度,深入开展了汛前排查、汛中检查、汛后核查,对3次汛期地灾险情进行了应急处置和调查,在今年部分县(市)汛期降雨量达50年一遇的情况下,全市未出现一起地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,确保了全市汛期地质灾害安全。二是大力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。我们在2011、2012连续两年投入4922万元、实施了9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基础上,2013年市、县又投入1116万元启动了3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。三是加快实施饮水解困工程。2012年21个村庄的饮水解困工程顺利推进,17个已经初验。2013年分三期又确定了15个项目。四是启动了玉屏山矿山复绿工作。五是王莽岭国家级和阳城县析城山、沁水县历山两个省级地质公园全部揭碑开园。
五、以卫片执法检查为重点,维护了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良好秩序
对2012年度卫片执法检查31宗违法用地项目全部立案调查,并履职到位,全市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为1.03%,实现了“零约谈、零问责”。连续开展了“土地执法专项检查”行动、“集中力量查处违法建筑,依法整治城市建设秩序”专项行动,“打击土地矿产违法行为专项行动”。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25件,已全部结案;立案查处了8起非法采矿案,已全部结案。全年共登记受理信访事项45件,按期办结率100%,没有发生群体访、赴省进京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