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,我市以节约保护资源、保障支持经济发展为重点,强化措施,狠抓落实,以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精神为指引,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,积极主动服务,全力打造良好的用地环境,确保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。现将第四季度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汇报如下:
一、 主要指标运行情况及分析
(一)建设用地指标执行情况
2018年全年累计共安排使用计划指标1014.6451公顷,其中农用地846.7593公顷(耕地582.9418公顷),未利用167.8858公顷。
(二)建设用地审批情况
2018年第四季度共审批新增建设用地184.0172公顷,其中农用地转用面积163.6023公顷(耕地128.6681公顷),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5261.8974万元。
与上一季度相比(2018年第三季度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168.7778公顷),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增加15.2394公顷,环比增长9.02%;(2018年第三季度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为2768.5256万元),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增加2493.3718万元,环比增长90.1%。
与去年同期相比,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增加184.0172公顷;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增加5261.8974万元,增量均为100%。增长幅度较大。
三季度上报的建设用地,部分于本季度得以批复。可见,今年以来,按照市委市政府转型项目建设年工作要求,我市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建设用地总量持续稳定增长。
(三)建设用地供应情况
2018年四季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232.4559公顷,出让面积91.0921公顷,成交价款153640.7万元,供应住宅用地总量59.3438公顷。
(四)建设用地利用情况
根据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成果(现阶段为“一上”成果,未经部最终确认),上一年度末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0898.67公顷,其中城区6675.64公顷、泽州县16759.08公顷、高平市11539.68公顷、阳城县10905.15公顷、沁水县8442.38公顷、陵川县6576.74公顷;上一年度全市新增建设用地402.08公顷,其中城区43.98公顷、泽州县236.76公顷、高平市70.93公顷、阳城县24.2公顷、沁水县14.68公顷、陵川县11.53公顷;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236.91公顷。
全市上一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最多的是泽州县、高平市和城区,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的87.46%以上,主要原因是这三县(市、区)经济效益好,近年来城建发展速度较快,再加上太焦高铁项目的大力推进,上一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有了较快的增长;从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来看,全市占用耕地率为58.92%,高平市甚至达到了70%以上,未利用地利用效率还待进一步提升。
(五)土地违法查处情况
今年1至12月份我市共制止查处各类国土资源土地违法行为135起,非法占地面积842.37亩,全部进行了立案查处,现已结案134起。
第四季度国土资源违法总量135起,与去年同期的71起相比,上升90%。
二、 存在问题及原因
(一)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。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我市决胜全面小康、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。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各种积极要素集聚,各方面重大利好相互叠加,全市经济由“疲”转“兴”的上升势头日趋明显。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围绕建设“转型示范区的先行区”、“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”、“对外开放高地的桥头堡”三大目标,推动晋城经济高质量转型。在十方面重点工作中,具体部署了发展全域旅游、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、抓好重点转型项目落地、实施“三通”工程提升城市品质、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、实施“六见”生态提升工程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重大任务,每项工作都需要土地保障,都需要高质量的土地保障。
(二)《晋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(2006-2020年)》接近末期,用地限制因素增加。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(2006-2020年)调整完善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。本轮规划使用已接近尾声,部分新增项目用地不符合规划,无法落地,必须调整、修改和完善规划,这也造成了时间上的延误,同时部分用地面积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在空间上选址困难,项目不能及时落地实施。
(三)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,土地供应短期内大幅回升的势头还不明显。受房地产去库存等相关政策影响,土地供应并不乐观,从上年度土地公开出让趋势来看,房地产用地逐步减少,基本趋于饱和,房地产开发商拍地更加谨慎。一些项目因资金断链,或者因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等原因而放弃投资,造成项目无法供地。一些经营性用地在招拍挂过程中流拍、流挂,出现土地无效供应。另外部分用地因为坐标转换的原因不能及时报批。
(四)卫片执法社会效应明显增强,土地违法监管形势逐步向好。随着卫片执法检查的常态化,以及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,营造了较好的依法用地的氛围,我市重点工程等大面积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。
三、土地利用管理的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
(一)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力度,针对部分已占地未办理供地手续的用地企业,采取有效制约措施督促其完善相关用地手续。对一些大面积宗地项目,到企业实地了解情况,帮助其解决土地手续办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,切实提高我市整体土地供地率水平。对属于项目单位自身原因造成未供地的,调整给急需建设项目使用;对不及时办理供地手续又不愿意调剂的项目,责令其限期办理供地手续,否则取消项目用地。对城乡规划调整,造成无法及时供地的,采取纳入政府土地储备、重新招商引资安排给新的建设项目使用、完成规划修编后按新的规划用途供地等其他方式处置。
(二)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用地政策的项目大力支持,避免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发生。加大耕地,特别是高标准耕地补充储备力度,各县(市、区)要抓紧土地整治、开发,为用地申报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。严格执行国家政策。按照限制用地目录和禁止用地目录的要求,禁止向“两高一资”、产能过剩和盲目扩张、重复建设项目供地。同时,对于新选址的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,尽量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。打破我市“一煤为大”的产业结构,在产业用地、产业定位、产业发展上多做文章,摒弃我市粗放低效利用土地、产业结构欠优化的现状。
(三)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,严格落实巡查。进一步推进“远程视频监控网”的建设,逐步形成违法行为“易发区靠视频监控,违法行为偶发区靠动态巡查,全覆盖监测靠卫片执法”三位一体的立体防范监控体系。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,加大国土资源法律、法规、政策的宣传力度,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。对典型案件公开处理、公开曝光、公开通报,接受新闻媒体、社会和群众的监督,减少案件查处工作的阻力,提高案件查处的社会效果和影响,确保我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健康有序发展。
晋城市国土资源局
2019年1月11日